這次看了個不得了不得了的展覽,是20世紀對當代藝術有卓越貢獻的大師-阿曼的特展,名為《阿曼:思考物件(Arman: Think Things)》。這位法國藝術家是法國「新寫實主義」重要領袖,於2005年過世,享受76歲,但作品影響力至今卻仍持續擴散,到底有什麼魅力,一起來瞧瞧。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31.jpg

《阿曼:思考物件(Think things)》是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在2022年末推出的特展,展出了阿曼不同時期的經典作品,以「阿曼的音樂」、「印記系列」、「藝術的交會集積系列」為單元,讓我們欣賞阿曼多采多姿的創作型態,感受他內心彭湃豐富的藝術能量。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34.jpg
阿曼紐約工作室(2003),於金馬賓館翻拍

這次的阿曼特展共有23件經典作品,很巧合的是法國羅浮宮聯展中,也剛好有展出阿曼的部分作品,所以台灣的阿曼特展被形容是同步羅浮宮,讓我們在高雄就能欣賞到世界級的高優質展覽。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63.jpg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37.jpg
《無題》,阿曼,2002,切割的茶壺,在畫布上以壓克力顏料進行處理

阿曼在創作時,很喜歡把物品切割,希望將物體從他們原有的身份解脫出來,然後再重新組合堆積,而切割的物品從樂器、雕像、家具、汽機車到生活用品等。重新組合後的物件,似乎不會感受到時間的流逝,本來的物件已經潛藏於過去了,現在所呈現的物件,已經被賦予新的面貌和意義,簡單一句話,就是重生了!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56.jpg
《砲火下的狂歡》,阿曼,1989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59.jpg
《奧茲特里茲的天空》,阿曼,1990

展區內會看到很多跟樂器相關的切割作品,這與阿曼的成長背景有關,因為阿曼的父親是尼斯(Nice)的古董商,也是業餘畫家兼大提琴家,阿曼耳濡目染,從父親身上習得油畫的技巧,以及對音樂和樂器的喜愛,所以創作時,音樂是他的一大靈感來源,特別是各式的提琴。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64.jpg
《煙熏四重奏》,阿曼,1998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61.jpg
《聲音的化石》,阿曼,1990 

阿曼的遺孀Corice Arman女士曾說過,「阿曼定義自己的一生,是依據這個物質世界在他眼中所呈現的愛和包容,其中體現的人性和美感,對全人類都真實存在,也能共享。」

LINE_ALBUM_1120126金馬當代美術館_230128_49.jpg
於金馬賓館翻拍

生活中充滿了許多無生命的物件,我們習慣性地冷漠以待;但藝術家賦予他們嶄新的風貌和生命,乃是因為心中有愛,處處皆愛。

 

值得一看 120%
重新看待家裡的鍋碗瓢盆 100%

展覽資訊
《阿曼:思考物件》
展期:2022/11/23(三)- 2023/07/02(日)
地點:金馬賓館當代美術館 ALIEN Art Centre
        (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111號)

 

arrow
arrow

    過敏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