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釋放你心中最美麗的妖怪」,這是天作之合藝術總監冉天豪為這齣音樂劇所寫的引言,在《阿堯》中,每一幕都讓我很想知道故事到底會怎麼唱下去,所謂的妖怪,究竟是別人,還是自己呢?

本來我看預告時,影片中黑暗的氛圍和燈光營造,讓我以為這是有點恐怖的「妖怪片」,不過實際觀看時是節奏相當明快且每個角色鮮明,每一個妖怪都有討喜的設定,加上用心設計的布景和燈光效果,讓人目不轉睛。

音樂劇2.jpg

靈感來源
改編自暢銷小說《妖怪鳴歌錄》,作者是擅長撰寫奇幻妖怪的小說家何敬堯,他創造了很多臺灣妖怪,因此音樂劇《阿堯》講述的就是一群妖怪與人類的故事。我自己是沒有看過這本書,但看完音樂劇後,確實讓我想要去看看原著,感受建構在文字上的妖怪世界和音樂劇有何不一樣。

劇情簡述
在一個虛擬的台灣時空,人們因為政府的宣導,相信著妖怪是造成大地震的主因,只要妖怪們唱著歌,旋律就會撼動山河。因此政府頒布禁妖令,捉拿妖怪、格殺毋論。女主角阿堯有著善良的心地,不顧在警備隊哥哥的警示,幫助著被人欺負的妖怪,就在某天,阿堯聽見了古老妖謠,開始一段找尋真相的歷程,因而遇到了蛇郎、琥珀、菟蘿和林投姐等妖怪,展開精彩又溫暖的故事。

1025430.jpg

《阿堯》節目冊

觀劇心得(涉及部分劇情,請斟酌使用)
所謂的妖怪,象徵著是在主流文化或主流意識中,總是被忽略的人,他們可以是具體的人,也可以是一種思想、一種特色、一種膚色。因此在劇中,妖怪們很委屈,他們的行為都是在幫助人類,但人類卻傳言他們很恐怖,禁止玩水,免得被水妖抓走;早點睡覺,免得被虎姑婆抓走,這都非妖怪本意,但因為人們的不熟悉、不理解,導致越描越黑,終於有一天妖怪決定成為真正的妖怪,反抗人類。

而阿堯則是另一種象徵意義,她是人類與妖怪結合的後裔,原本應該代表妖怪和人類可以和平相處的證明,但因為小時候的教導,讓她根本忘記自己有妖怪的血統,連妖謠也不會唱了。這很像現在在提倡的保存原著民語言的議題,也讓我想到有一部電影《康斯坦汀:驅魔神探》,女主角Angela跟雙胞胎妹妹一樣擁有陰陽眼,但她選擇假裝看不見惡魔,久了,她就真的再也看不見。

音樂劇1.jpg

《阿堯》演員謝幕

打從我們出生,我們以為看見的、聽見的都是真實的,但事實上,我們也只是活在政府打造的社會,如果政府告訴人民,同性戀是不該的、是禁止的,多數人民會因為要守法,可能去打壓或傷害同性戀朋友。同性戀的人只想跟一般人一樣正常生活,沒有想仇視任何人,卻因公權力畫了一條線將之區別開來,讓我們以為我們不一樣,妖怪,其實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敵人。(單純假設題,請勿筆戰)

劇中的菟蘿,始終真實面對自己的情感,他就是對同性的蛇郎有很深的情愫,即便蛇郎叫他走,他也說「要為蛇郎走完沒走完的路」,真摯的情感讓人動容。阿堯因為尋找記憶深處的曲調,找到了自己的真實身分,也了解到唱歌是她的本性,政府不該禁止,而她也不該再躲藏、隱匿,唯有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模樣,她才會快樂、才會真正感受到愛。

1025429.jpg

辛苦的工作人員們

音樂劇結束後,冉天豪表示因為疫情,演員經歷線上到實體彩排,整個彩排時間只有一個半月,卻完成了高難度的演唱和表演,我想這真的很不容易,劇情的起承轉合都非常明確,唯獨我個人覺得在轉折處,有點太急轉直下,收尾的地方有點快,不過可以理解為只是為了傳遞一個信念,所以目的達到了,最後故事人物的去向,或許也不那麼重要了。

在節目冊中說,這齣戲是獻給所有曾經被歧視、誤解、欺凌、壓抑的人們;我也希望,同樣是獻給曾經歧視人、誤解人、欺凌人、打壓人的你,我們都有再次選擇的機會,包容多元的聲音、接受特別的自己,讓心中最美麗的妖怪被釋放吧,每一個人都值得擁有真正的自由。

#有點會讓你想很多的音樂劇 80%
#演員都好會飆高音 90%

天作之合音樂劇《阿堯》官方網站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過敏小姐 的頭像
    過敏小姐

    藝過敏筆記

    過敏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