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覽名稱讓我有點難聯想,到底是要展什麼?什麼意涵啊?難道又是策展人不想讓人家看懂!?實際走進美術館揭開謎題,是一個頗接地氣的當代展,藝術家邀請了不少新竹在地人一起創作,許多作品帶有自身歷程,透過不同視角呈現當代文化。

1555256.jpg

展覽標題 取自詩人陳秀喜

這是1974年發表於《笠》詩刊第六十三期的作品〈編造著笠-給岡晨先生的信〉,作家陳秀喜1921年出生於新竹,成長過程曾以日語為主要語言,後來又因政權轉變必須學習以國語創作,原詩中以充沛的情感表達對於創作的愛,同時也表達被殖民者的悲哀,希望在混亂的時代,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仍能養出美麗的精神。

讓我來節錄一段〈編造著笠-給岡晨先生的信〉

為了要寫詩
學習國語
忍耐陣痛
有時候詩胎死在腹中
有時候揉碎死胎兒
丟棄後苦悶著
詩的國家的文化
對我來說
比岩石更重

這個展覽中,我最喜歡的是位在一樓的「城市人偶系列之新竹市美術館篇」及二樓的「與我散步在竹塹」和「好姐:做月子」。

城市人偶系列之新竹市美術館篇

藝術家曾燕圩與新竹市文化局志工合作,請文化局志工帶來自己的衣服或布料,由藝術家教她們纏繞技巧,志工們化身當代藝術家,每個人都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人偶,並寫下這件衣服的故事,進行生命史的集體創作。

1555258.jpg

我看到每一位志工都很用心的寫作,有的人寫到自己擔任志工的心情是滿足且幸福的,可以持續學習,還有機會接觸到創作;也有人拿小孫子不穿的衣服進行創作,讓過去的快樂用不同的面貌重新呈現。

1555257.jpg

與我散步在竹塹

藝術家魏欣妍的作品,邀請參與者與她邊散步邊分享個人的生命故事,並將相關故事和物品展示於美術館,展出的物品可以是書本、生活週記,也可以是一把被風吹壞的傘,很有趣吧!

1555262.jpg

好姐:做月子

這個當然是因為我最近就在坐月子,所以特別有感,藝術家蔡佳葳善於翻譯東亞文化中的元素,並連結不同感官呈現創作。她自己在坐月子的過程中,認識了來自香港的月嫂:好姐,學習到很多照顧嬰兒、孕婦的方法,因此有了靈感,以藝術家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人文社會中的特殊文化。

1555263.jpg

1555267.jpg

我自己看到這裡,只對食譜有興趣,勤作筆記外,也一一檢視現在吃的東西,什麼探討議題,全都拋在腦後了~真是不好意思,但,這也是一種迴響和響應,不是嗎?(硬扯)

 

【比岩石更重】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回看計畫
展期:2023/6/20 – 2023/9/3
地點:新竹市美術館(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)
網站:https://hsinchucitymuseum.hccg.gov.tw/home/zh-tw/exhibition/1641

市民觀察有趣味 90%
好姐讓我想到港劇 100%

arrow
arrow

    過敏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