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歷史相當不好,對於年份和戰亂等讓人煩惱的事情都不太有記憶點,但《京崑戲說長生殿》卻勾起了我很多學生時代的歷史課回憶,甚至回家後還研讀了一番,想著,如果學生時代透過看戲曲學歷史,一定很棒,完全不會忘掉。

LINE_ALBUM_1111105李寶春長生殿_221106.jpg

背景介紹

《京崑戲說長生殿》中的長生殿,是清初劇作家洪昇所作的劇本,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《長恨歌》、陳鴻的傳奇《長恨歌傳》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《梧桐雨》,講述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。

而《京崑戲說長生殿》首演於2016年,這次我這次看的表演是時隔6年再推出了,集結台灣京、崑名角,由李寶春老師和溫宇航老師領銜,分別飾演京、崑的唐玄宗。台北新劇團旦角演員孔玥慈、陳雨萱則分別詮釋京與崑的楊貴妃,是一齣絕美雅緻的大戲。

LINE_ALBUM_1111105李寶春長生殿_221106_0.jpg

劇情簡介

故事的起始從〈賜盒定情〉的劇目開始,講的就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互表愛意,唐玄宗並賜她金釵、鈿盒定情,結下偕老之盟;在〈密誓〉時,兩人還在七月七日七夕這天,深夜祭拜牛郎織女二星,許下至死不渝的愛情誓言。一切看似美好,但在發生安祿山之亂後,禁軍士兵認為楊貴妃是禍國紅顏,若不誅難以撫慰軍心,唐玄宗在江山和美人中陷入兩難,但為求自保,不得已仍賜死楊貴妃。楊貴妃獲賜白綾一條,最後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。

戲曲小學堂

在舞台上看到了兩扇門上掛著會上升下降的帷幕,一扇門楣上面題著「出將」,另一扇門楣上書寫「入相」,這什麼意思呢?

LINE_ALBUM_1111105李寶春長生殿_221106_2.jpg

原來當表演開始時,演員會從「出將」那扇門上場,所以也稱為「上場門」,表演完畢後,演員再從「入相」回到後台,所以那道門也稱做「下場門」。也因為這個緣故,文場和武場的樂師會做在左右不同的位置,「武場」的樂師必須看到演員何時出場,因此通常會坐在戲台「出將」那一方(即觀眾面向舞台之左邊),「文場」則坐在「入相」那一邊(即觀眾面向舞台之右側)。

心得感想

是一齣滿令人心疼的戲,楊貴妃實屬無辜,無奈自己的哥哥也不是個好人,縱然唐玄宗一直難捨,她說「妳若捐生,朕雖有九重之尊,四海之富,要他則甚!寧可國破家亡,決不肯拋捨你也!」但楊貴妃知道唐玄宗的難處,她沒有求保性命,反而要唐玄宗「望陛下捨妾之身,以保宗社」,最終選擇了在梨樹下結束了兩人這世的情愛。

兩人曾經是山盟海誓的互訂終生,無奈在帝王家哪有平凡簡單的愛情,在江山社稷之前,誓言終成綿綿長恨,這也是白居易《長恨歌》裡面最為人所熟知的一段:

在天願作比翼鳥,在地願爲連理枝。天長地久有時盡,此恨綿綿無絕期。

LINE_ALBUM_1111105李寶春長生殿_221106_1.jpg

除了劇情很經典雋永外,我只能說,京崑戲的演員都硬底子啊~深厚的唱功根本是每個演員的必備嘛,我都覺得不需要麥克風,全場都能聽到他們美妙柔轉或陽剛氣足的聲音,尤其是身兼導演、編劇和主演的李寶春大師,根本聽不出來他已經高齡70多歲,那個身段和聲音,你會感覺到他一定是個很自律的人,每天很扎實地練功和保養,否則是不可能有這樣驚人的表現,這一點很讓我敬佩。

古典戲曲的音樂也非常優美好聽,而當大軍壓境時,也利用鼓聲和節奏創造令人屏息的壓迫感,過去我很少聽古典樂,但這次也是一個很新鮮的體驗,初體驗印象深刻,如果有機會,未來還想再去看看其他傳統戲曲,我也能再溫習很多歷史故事,挺好玩的!

戲曲服裝好美 100%
現場幾乎滿座 90%

arrow
arrow

    過敏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